中评社27日发表社论,题为《中国经济应反思发展模式的缺陷》,作者为评论员余永胜。文章摘编如下:
尽管有人质疑“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”的准确性,但中国经济总量即便尚未超过日本,那也不过是一两年之内的事。所以对于我们来说,最重要的并不是纠缠于是否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,而是审视与反思过去发展模式的局限与缺陷,为下一步向更高层次迈进做好准备。
过去三十多年来,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接近10%,GDP总量从1980年的3千多亿美元,达到 年的近5万亿美元,一举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,其划时代意义是勿庸置疑的。但回过头来看,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缺陷。正是这些缺陷,不仅导致原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而且发展本身的意义也要大打折扣。
首先要指出,过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、资源、能源和劳动力的透支性消耗基础上的,其危害性已成社会共识。金融危机后,广东提出“腾笼换鸟”战略,意在淘汰高污染、高能耗的落后产业,也是痛定思痛后的明智之举。
不仅是环境,对劳动者的过度消耗同样问题严重。恶劣的工作环境、超强的工作负荷、极低的劳动报酬,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,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。今年以来,深圳富士康公司接连发生了十几起工人跳楼自杀事件,就极具标本意义。它表明,过去依赖赚取工人血汗钱的经济增长方式,已经无法继续。
事实上,更深一层的问题不仅在于原先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而且经济增长本身的意义也要大打折扣。这既表现在经济层面上,也表现在社会层面上。从经济上说,环境污染需要后续治理,这就抵消了相当一部分的GDP增量。绿色GDP核算小组成员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 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有些省份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,最高可达其GDP总量的10%,如果扣除这方面的花费,这些省份的GDP增幅就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。
日本自卫队的美女军官
为了我 女友偷偷买它
印度海军“俄式航母编队”日渐成型,但美国不会真心让其掌控印度洋最近一段时间,中国[详细]